郑州市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1: 本站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及省、市有关政策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全市物流业提速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紧抓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围绕提升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三大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集装箱运输,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六大物流园区,突出发展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等五大行业物流,着力建设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物流中心。

(二)发展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全市物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物流整体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物流发展载体体系不断健全。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培育形成3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备、集聚集约发展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实现较快发展,营业收入超50亿元物流企业达到2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5家。

    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物流技术设施标准化。

二、推进七大功能提升中心建设

    突出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以郑州航空港、郑州国际陆港为核心,建基地、拓线路、聚龙头,打造郑州国际物流中心。

    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围绕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定位,加快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物集疏运网络。一是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和航空物流产业规划,完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完善货机停机坪、仓储场站等物流配套设施。推进西货运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仓库,推动中外运空港物流枢纽、传化物流、菜鸟智能骨干网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药品进口口岸申建工作,建设河南省口岸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二是引聚物流龙头企业。深化与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俄罗斯空桥货运、中国邮政航空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丹马士物流公司等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和货代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在郑州设立货运转运中心。全面推进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郑州货运基地建设。支持货代企业开展国际国内货物“空空中转”业务,培育航空货运新的增长点。三是拓建货运航线网络。加密国际航线,力争新开通至迪拜、东京、悉尼、卢森堡等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20条以上,全货机货运航线争取达到40条。拓展国内航线,开通郑州至上海、广州、深圳、昆明、乌鲁木齐、厦门等城市的“空中快线”。力争到201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进入全国机场前10位。四是强化地面物流网络支撑。加强国际货运航线地面物流组织,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开行郑州至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的卡车航班,进一步扩大郑州航空港货运市场辐射范围。(航空港实验区,市枢纽办、口岸办、服务业局、商务局、邮政局、交运委、食药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其他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郑州国际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全面拓展公铁、海铁、空铁多式联运,持续开辟新的出境口岸,形成“多线路、多出境口岸、多货源地、多式联运”的运营格局,建设铁公机海多式联运国际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一是加快郑州国际陆港设施建设。抓好郑州国际陆港规划实施,完成郑州铁路口岸迁建工作,加快建设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设施、货物集疏中心、陆港大厦、海铁联运订单订舱中心和陆港运输专用加油站等重点项目。建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第2线束。积极规划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是推进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规模化运行。做实现有线路,加密开行班次,新开郑州经满洲里、霍尔果斯等出境线路,实现多口岸出境、多目的地到达。支持组建海外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建设德国汉堡、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境外货物集散中心。争取中国邮政集团利用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国际邮运专线。大力开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创新转关、集货、拼箱、仓单管理等业务模式,积极推进过境中转业务常态化。加强回程货源组织,丰富货运品种,提升国内高附加值货源的组织能力。力争到2017年,郑欧班列实现出境班列每周3班,回程班列每月3班。(经开区,市服务业局、口岸办、商务局、邮政局、交运委)

    国际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中心。完善功能设施,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入驻,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成为高效衔接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的物流功能区。加快日处理快件能力600万件的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陆运)中心建设进度,引进“四通一达”、宅急送等龙头快递企业,增强快件集散交换、电子商务和快递配送一体化功能,形成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枢纽、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业务无缝对接的典范园区。以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为核心,开工建设丹尼斯物流、上海宇培、普洛斯物流二期、医疗健康物流园、郑州盐业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嘉里物流、招商物流、华丰中原金属物流二期、宅急送、河南泰浦物流等项目。争取到201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物流服务年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经开区、国际物流园区,市服务业局、商务局、交运委)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E贸易)网购分拨中心。郑州作为首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以构建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平台开发、业务规模化运营、招商工作突破、配套园区建设,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向“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2017年,跨境网购日均业务量达到5万包、年均业务量达到2000万包、年交易额突破30亿人民币。(经开区,市口岸办、服务业局、商务局、邮政局、交运委)

    新郑华南城制成品物流中心。打造郑州市商贸物流业一号工程,建设国际上有影响力、国内有辐射力、对省内外资源有整合力的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基地和制造业高端集成服务平台,在三至五年内实现物流配送、实物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交易额三个超千亿的发展目标,一是打造综合性批发专业市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产品业态,实现交易额达千亿级的实物商品交易,至2017年可经营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入驻商户数量达4万余家;二是搭建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方面以华南城网为依托,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融合,一方面在商贸园区内打造约10万平米的电商产业园,并与各大专业院校签订协议,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创业机会,与市场内的实体店铺经营实现互动,共同实现超千亿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预计2017年入驻企业数量突破500家;三是打造百万平米现代化专业仓储物流园,整合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铁路、公路、航空物流信息,满足华南城内实体商品交易及电子商务产生的巨大物流需求,实现辐射全国的社会物流总额千亿级物流配送,2017年华南城仓储物流园区将达80万平方米。项目以商品交易展示区、仓储物流配送区、商务办公区、国际会议展览区、生活服务配套区五大功能区,整合、提升各类分散的专业市场,形成产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九大中心。

(新郑市,市发改委、商务局、工信委、会展办)

    荥阳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郑州国家农产品物流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批发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河南亿星等一批行业龙头市场,发挥行业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壮大集散地批发市场规模。重点培育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特色市场,结合线上“网上交易平台”和线下“实体物流”网络,建立联系产地和销地的农产品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设施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阔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物流枢纽。2017年,可经营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荥阳市,市服务业局、口岸办、商务局)

    上街散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郑州散装物料港项目,主要建设铁路货站、公路港等设施,重点发展矿产品、大宗原燃材料、化工产品及危险物品、耐材、有色金属、纺织、粮食、机械零部件等大宗物资物流,承担国际运输、保税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主要功能,打造中国中部散货物流集散基地和大宗物资交易中心。以整合中铝内部物流,建设中铝物流中心为切入点,同时发挥好紧邻巩义千亿级的铝加工基地的优势,利用企业现有场站、铁路、机车、仓储等基础设施,以较小的投入快速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国范围内的以有色金属为主要特色的散装物流网络,逐步形成以散杂物料物流为特色的公铁联运物流港;以物流业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一个集物流、商品和信息交易,以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中心。郑州散装物料港未来将与郑州东部物流区域共同形成“东集西散”的格局,成为郑州西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区。2017年,物流服务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上街区,市服务业局、商务局)

三、突出培育五大特色物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打造一批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物流集群。

    电子商务物流。抓住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吸引境内外电子商务巨头布局建设区域物流节点,打造郑州全国性电子商务物流枢纽。深化与知名电商、网商的战略合作,加快菜鸟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京东一级电商运营中心、苏宁郑州物流基地、顺丰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支持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展示展销中心、企业办公基地、E贸易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做优俄罗斯、巴西等海外出口专线,引进天猫国际、易贝、亚马逊等知名平台,扩大跨境贸易业务规模。(经开区、航空港实验区、高新区、二七区及相关县(市)区、开发区,市发改委、商务局、工信委、邮政局)

    快递物流。引进龙头快递和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快递服务网络,推进快递物流国际口岸建设,完善末端投递

服务体系,建设郑州全国重要快递物流中心。完善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功能、推进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和顺丰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建设郑州陆运快递集散交换中心。推动美国联合包裹公司、顺丰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投放更多运力,吸引联邦快递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圆通公司、邮航公司等开通至郑州的全货机航线,实现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国际城市快递一周内寄达,建设郑州临空航空快件分拣中心。建设陆空快递网络,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和郑欧班列物流通道,实现航空与陆运无缝衔接,拓展跨境快件的直运、直封、直发业务。加快保税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快递仓储、电子商务快件分装、分拣平台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件分拨基地,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积极开展高铁快递业务,推动郑州至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开通快件专列,支持中铁快递充分利用高铁现有客运网络,向社会提供“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经济快递”等限时快递服务,不断扩大高铁快递规模。到2017年,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4.4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9.4亿元。(市邮政局、服务业局,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国际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依托航空、铁路口岸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快构筑中西部地区保税物流高地。完善保税物流设施,推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出口加工区B区、保税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拓展流通加工、检测维修、商品展示等附加功能。加快河南电子口岸建设,建成区港联动、区区联动信息平台,实现报关、报检、安检等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加快推进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支持市内进出口贸易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拓展保税物流业务,扩大智能手机、红酒、高档服装等产品保税物流规模,争取境外电子产品、飞机、汽车等零部件进入综合保税区维修。(市口岸办、服务业局,航空港实验区、经开区、)

    冷链物流。壮大行业龙头,完善区域网络,加快构建适应消费升级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双汇集团、众品集团等龙头企业依托生产加工和配送网点,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等地区冷链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际零担业务。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冷链物流企业与连锁零售餐饮、食品加工、贸易分销等企业合作,提供全球采购、城市终端配送等服务,推广“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实现网订店取,推动行业龙头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变。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改造,建设产业链全流程质量监控和追溯系统。(市服务业局、工信委、商务局、食药局)

    医药物流。抓住健康服务业发展机遇,坚持规划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完善物流网络,支持骨干企业扩张规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国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九州通集团等企业郑州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鼓励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向医院延伸物流配送服务,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药品供应链全程管理。力争到2017年,全市药品流通行业销售额达到200亿元,行业前三强市场份额突破40%。(市服务业局、商务局、工信委、卫计委、食药局)

    积极推动汽车及汽车后市场、电子电器、家居、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发展,在全市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基地,形成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市服务业局、商务局、交运委、工信委、农委、粮食局)

四、加快实施三大物流工程

(一)物流园区提升工程。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比较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推进物流园区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尽快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园区体系。

    优化园区布局。围绕“两港”建设,依托交通枢纽、口岸、产业和商贸集聚区,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物流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集成、企业集聚、支撑服务有力的物流发展载体平台。(市服务业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交运委、商务局)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整合现有物流园区,支持优势物流园区做大做强,引导物流需求不足和同质化竞争明显的园区进一步完善功能、强化特色、创新发展。科学布局新建物流园区,综合考虑区域物流需求、城镇化建设等因素,支持建设一批规模适当、功能完备、业态先进、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提升我市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市服务业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交运委、商务局)

    加强园区设施建设。编制完善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建设园区现代化仓储设施、多式联运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络、通信和园区周边道路、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推广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托盘化单元装载和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储运损耗,打造绿色低碳物流园区。(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集聚和培育物流企业。发挥物流园区资源要素优势和集聚效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物流企业和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发展。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创新,促进入驻企业业务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培育壮大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物流企业。(市服务业局,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申报省重点物流园区认定。根据《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精神,紧抓郑州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战略机遇,围绕全省三年扶持建设50个综合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显著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积极组织我市重点物流园区进行省级物流园区的认定工作,2017年,争取培育3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积极申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示范引领,促进全市物流园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市服务业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交运委、商务局、工信委、科技局)

(二)城市物流配送工程。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居民消费升级,完善城市配送设施,创新物流配送模式,推进郑州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城市配送示范项目,推进城市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构建服务规范、方便快捷、畅通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配送体系,破解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城市公共配送节点网络建设,结合主要商贸设施布局,建设一批用地集约、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公共配送末端网点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作业场地设施,增强城市公共配送服务能力。(市商务局、交运委、邮政局)

    优化城市配送管理。推动成立郑州城市配送联盟,发挥联盟的平台管理作用,2017年,形成20余家具有实质性合作关系企业构成的的城市配送联盟体。建设郑州城市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实体配送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和交换,为众多物流配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个体司机和货主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低碳化配送车队的建设运营。改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环境,改进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许可证发放制度,放宽城市配送车辆停靠限制,规范城市配送运输经营活动。(市商务局、公安局、交运委、邮政局)

    推广应用现代配送技术。积极采用共同配送、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等配送模式。鼓励企业建设或租用标准化仓库,使用规范厢式标准配送车辆,推广标准编码、带板运输、仓储笼运输等先进配送技术,提高城市配送专业化水平。(市商务局、交运委、公安局、邮政局)

(三)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工程。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方向、重点和具体工作。路径优化技术和配送车辆动态导航技术以物流提高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托行业管理部门,在航空、铁路、公路、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保险、公安等领域,加快建设信息交换共享的综合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在冷链、医药、钢材、粮食、煤炭等行业,建设完善一批区域性、行业性的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全市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支持物流企业开发应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市工信委、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标准应用推广力度,支持我市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仓库和专业仓库建设,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自动化搬运装卸工具,推进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选择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中心开展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在城市配送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市质监局、商务局、工信委、发改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指导协调。进一步发挥市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物流业重大推进事项会商协调机制,加强对物流业相关规划、重大政策、企业发展、物流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的指导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协作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市物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物流园区、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重要货运场站基础设施、甩挂运输、物流配送、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物流统计、规划等基础性工作等。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相应安排一定额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本地物流业发展。

(三)突出招大引强。依托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平台,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开展以商招商、区域招商、专题招商、重点招商等。突出抓好与物流跨国公司、央企战略合作项目,抓好基地型、中心型物流项目,抓好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优质物流项目,重点在航空货运、快递、电子商务、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强物流企业来郑设立地区总部和转运、分拨、配送中心。完善物流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达产达效,确保物流招商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政策扶持。切实落实价格和税费政策,物流业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物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投资用于自营物流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购置的进口设备,经认定后可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和提供物流技术服务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强化物流用地保障,对列入省重点项目范围的物流项目建设用地给予重点倾斜。

(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物流业特点的内外部信用评级方法,创新物流企业授信经营模式,增加对物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物流园区搭建投融资平台,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六)加强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完善物流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物流统计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借鉴国家、省物流业统计先进经验,市发改委负责全市物流统计综合协调;市统计局负责对物流统计方案、统计数据的审核,提供必要的统计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郑州物流协会从我市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选出调查样本企业,作好调查统计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全市社会物流统计数据资料,及时全面反映我市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监测分析物流业整体运行情况,由三家联合对外发布,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企业提供年度、季度统计分析报告,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