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 努力实现多式联运新突破

来源: 本站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买全球、卖全球”“打造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系列重要指示,立足河南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发展多式联运作为带动形成物流优势和产业优势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信息交互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提供“河南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多式联运组织架构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我省签署了“部省合作协议”,支持河南依托自贸区,加快多式联运先行示范。陈润儿省长多次调研,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研究成立了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由交通运输厅牵头,从铁路、民航、邮政等单位,抽调14名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专人专班、集中办公。建立周例会制度、联络人制度和信息推送制度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高效率、常态化运行协同联动机制。

 二、 注重顶层设计, 搭建多式联运制度框架体系

 陈润儿省长深入物流企业、管理部门调研,听取意见,主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4月6日,出台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在多式联运等方面先行先试,提升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

 9月18日,出台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创新卡车航班服务模式,形成全国性“空空+空地” 集散中心。

 10月30日,出台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等5个专项方案,对多式联运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予以明确。

 这一系列规划方案的出台,形成了“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多式联运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为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搭建了制度框架体系。

 三、强化政策支撑,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立足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能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多式联运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多式联运发展的4个文件。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物流通道资源,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二是实施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优惠幅度为70%,鼓励企业应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开展运输服务。

 三是启动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省政府拿出2个亿,首批建设20个示范项目,集中在集疏运体系建设、联运设施设备研发、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探索等方面。

 四是率先出台在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中推广使用罐式集装箱政策, 省政府拿出1.16亿元资金,补助引导企业使用罐式集装箱,促进危险品安全高效运输,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这四个文件的出台,省政府都非常重视,都是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发布的。目前, 政策集成效应初步显现,如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自8月1日实施至11月1日三个月时间,享受优惠的货车达642.6万辆、优惠金额8149 万元,吸引原行驶干线公路货车33.8万辆, 扣除优惠金额8149万元,仍增收33万元,实现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高速公路运营收入、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减轻交通压力的多方共赢。

 四、提升基础能力,优化物流通道网络

 一是优化完善国际物流通道,依托中欧班列(郑州),优化西向通道, 增开至慕尼黑班列,实现每周“去八回七”常态化均衡开行,境外覆盖24个国家、121个城市。加强航线网络布局,郑州机场开通货运航线34条、国际航点15个,近六年货运业务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一。

 二是优化完善国内集疏网络,全力推进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推进876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和1000公里新开工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井字形”国内骨干物流通道。编制全省 40个主要物流园区集疏运道路建设实施方案,打通27条、80公里重要物流节点连接线, 解决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

 三是完善提升物流枢纽功能,启动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推进郑州铁路港、河南公路港建设,加快建成郑州高铁南站快运物流中心、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机场华中冷鲜港、河南国际快递物流港等一批物流基地。

 五、坚持问题导向,突破多式联运瓶颈制约重点围绕多式联运卡脖子因素,梳理了三大类15项重点任务,打包列入全省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专人, 提供专项经费,开展先行先试和创新突破。

 一是针对多式联运标准规范、服务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启动了空铁联运货物箱体、安检标准、操作流程和管理体制四统一的研究。推进河南机场集团探索制定空陆联运标准,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国际物流数据标准体系。河南保税集团率先实现了跨境电商交易通关单“一票到底”和 O2O现场提货,日处理商品100万包,全国领先。

 二是针对多式联运运载装备不标准的问题,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研制了全国第一辆航空货物整板运输专用车,通过降低底盘高度,解决了大部分高板航空集装器不拆板问题,下一步,还将从选材上入手,研究解决专用车的宽度问题。另一个突破是,研制了铁路新型冷藏集装箱,实现了全程跟踪定位、超长距离温度控制,获得远程控制系统软件著作权和相关技术专利权。

 三是针对多式联运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在政府管理方面,正在研究提供第一批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公安、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管理部门,涉及企业需求的基础公共信息开放清单,实现物流企业信息服务“一网打尽”的目的、在企业业务发展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涉及多式联运企业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平台。目前,河南机场集团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运营,实现境内公路、铁路、 海港等运输方式与国际航空、境外陆运等运输链的信息共享,并在郑州机场、河南自贸区、保税园区等区域形成信息联动。

 我省多式联运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兄弟省份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的要求,借鉴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和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努力为全国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