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主导 多方协同 系统施治——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动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国省道农村道路隐患治理工作

来源: 本站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按照省、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安排,南阳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8月10日全市道路交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精神,践行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系统施治的工作方针,迅速行动,全力推动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国省道农村道路隐患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党政主导,引领治理方向

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党政领导核心作用,全速推进道路隐患治理行动,落实专班推进、专项攻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栓誉高度重视农村道路隐患治理,紧盯全市2024年需完成国省道农村道路910处平交路口、144处伤亡路口整治目标,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研判,召集工作专班共同探讨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隐患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为压实责任确保实效,市局主要领导亲自与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发信息安排部署,明确责任、任务,要求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切实担起领导主责,将治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10月底前坚决完成省定整治任务。

为确保治理工作高效推进,根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全市道路交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的通知》要求,局长张栓誉安排人员强力介入,组建了由南阳市交通执法支队政委杨兆东带队、多名同志参加的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第一调研督导组,深入国省道农村道路一线,仔细查看道路状况,认真排查每一处潜在的安全隐患,无论是路面的破损、交通标志的缺失,还是道路两旁防护设施的不完善,都被一一记录在案,为后续的精准治理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形式,目前已经对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开展了两轮次全面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明确要求各点段具体责任人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四道杠”治理,着重对地面标线不清晰、树木遮挡标志标牌和路口、指示标志破损缺失、照明灯昏暗等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发挥事故预防功效。

多方协同,凝聚强大合力

南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与公安、乡镇政府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协调解决“人、财、物”问题;公安机关负责梳理排查隐患,提出整改建议,报告属地政府部门,通报交通运输部门,跟踪督导检查;交通运输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负责对照要求限期整改,结果抄送同级公安交管部门;施养护单位负责定期对交通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时进行清洁、修复缺损部件,使其保持完整、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市级专班建立交通隐患的“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销号、问责”闭环治理机制,治理情况实行“日通报、周排名、月讲评”,对交办的路口不按标准整治的,将通报约谈主要领导;对未排查未整改、发生较大交通事故的,一律严查追责。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群众举报道路安全隐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系统施治,确保治理成效

根据道路隐患危害程度和事故预防现实需求,全市农村平交路口隐患整治先期集中攻坚,后期稳步推进,及时查漏补缺。目前,南阳市路网总里程4.26万公里其中9条国道1502公里、27条省道2839公里,市、县两级正在全面排查国省道、县乡村道口道路基础数据,结合近五年交通事故情况,分类确定、分批交办隐患治理任务。现阶段,市主管部门深刻反思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存在的问题、不足,紧盯2024年省定重点民生实事的国省道平交路口910处、伤亡路段144处开展攻坚治理。同时,组织对2023年排查的1996处农村平交路口治理进行“回头看”,分东、西、南三片区对治理成效进行实地勘察、科学评价。

在攻坚整治中,市、县两级充分考虑财政保障情况,根据路口大小和交通状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四个一、四道杠”,根据路口交通状况和事故情况,对事故多发路口、伤亡事故路口、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民生实事等重点路口,严格落实“四个一、四道杠”等交通安全设施;对其他道路平交路口,可因地制宜设置“四个一、四道杠”等交通安全设施。其中,方城县、唐河县购买移动作业设施对支路“四道杠”进行浇筑,实现“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好”;宛城区、西峡县对国省道沿线树木遮挡进行集中清理,按要求快速推进;南召县、淅川县拨付专项经费购买设备,组织多支施工队流水线作业,确保了整治质量和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全市平交路口整治872处,完成率95.82%;伤亡路口整治122处,完成率84.72%,推进效率和整治效果均稳步提升。通过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系统施治,南阳市交通运输局在国省道农村道路隐患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