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交通运输局:创建“美丽农村路” 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 本站

今年以来,内乡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为统领,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为抓手,紧紧围绕“畅、洁、绿、美、舒、安”目标,推动“美丽农村路”创建与服务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路面路基标准,科学实施绿化美化,大力整治穿村过街路段,实现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个点,辐射带动一条线,示范引领一个片,共创建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26.4公里,市级1条10.6公里,县级17条55.2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目标,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

   一是统筹规划引领。结合全县产业、人口、旅游资源禀赋和乡村经济新业态,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农村公路路网布局,加密县乡路,打通断头路,建设联网路,加大危桥改造力度,畅通主要经济节点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优化整合交通服务旅游要素功能,规划建设了一批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公路,打通县乡公路大循环,畅通村组道路微循环,加快形成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倾力打造农村交通经济环线,全县288个行政村和2194个20户以上自然村在全市率先首批全部通上硬化路,实现了农村公路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蝶变。

  二是提高创建标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坚持与自然融合发展理念,公路绿化兼顾高中低搭配,花乔灌木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形成了滨河路石楠塔柏长廊、聚爱路秋林大道、牧原综合体辛夷大道、石头村绿桂月季长廊等县乡道“一路一景”。精心展示路域文化,将党建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内乡官德文化等元素融入路域环境,在公路沿线设置党建文化牌、廉政警示牌、宣传提示牌,打造具有内乡特色的路域文化景观走廊,厚植公路党建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一路一特色”。围绕“清廉交通、智慧交通、人文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精心打造赤眉福山、余关子育、余关报事滩等农村公路主题驿站,设置观景台、生态走廊、停车场、卫生间、小游园等设施,全力打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处处风景,步步风情”最美农村路。

   三是凝聚共管合力。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新组建成立4个乡镇基层执法中队,创新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派驻执法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路域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坚持月通报、季考评、年底总评奖惩制度,不定期督导抽检,及时通报各乡镇创建工作进展、亮点做法及存在问题,将日常养护经费以奖代补向达到创建标准的“美丽农村路”倾斜,全面提升乡镇政府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规范完善乡镇养护站运行管理机制,实行月检考核常态化,季节性预防性生产养护雷打不动,加强日常巡查、定期检查、暗访督查,推动管护成效真提升;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区,落实责任人,规范责任事,通过大比武、大练兵、大会战等方式,确保管护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全覆盖。

   四是创新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公路“三级四类”管养体系建设,共建成4个中心管养站、15个乡镇养护站,在全县28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养护室,大幅提高农村公路列养率和日常机械化保洁率,真正实现有路必养、能养尽养、养必到位;将路域环境治理、日常养护管理等纳入乡镇政府管理和村规民约,开发公益性岗位和采取以工代赈模式,组织群众投身示范路创建、路产路权维护、养护大会战等工作,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已建成的4个片区中心管养站和15个乡镇养护站前沿阵地作用,改造提升硬件设施,建立完善驻站督导指导机制,定期组织片区养护大会战大比武,大幅提高农村公路列养率和日常机械化保洁率,提升农村公路管养常态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