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支撑服务共同富裕

来源: 本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交通运输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由人民共享、人民交通让人民满意,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当好先行。

实现共同富裕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需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切入点,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服务各类要素高效流动,支撑带动人口和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布局;另一方面,着眼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照人民对交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交通服务质量、补齐交通发展短板。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交通运输当好先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更多更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通运输发展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交通供给结构,持续完善网络布局、提升枢纽能级,增加交通有效投资,有力服务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行,有力服务人员、物资等要素便捷流动。

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交通需求,要求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十四五”期,预计对外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速在4.8%左右,居民出行将更加关注出行品质和出行体验,更加追求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多样化;货运量年均增速在4%左右,对高时效、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要立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交通需要,直面人民最关心的问题,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发展,着力提升旅客出行服务品质,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在客运和物流发展“短板”上做好文章。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求扩大交通运输普惠服务。我国西部地区、沿边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等仍然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板所在,2020年,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65%,远低于东部地区的92%和中部地区的90%,边境地级行政区的公路网密度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统筹谋划好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应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方向,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

交通运输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

交通运输发展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为根本目的,补短板、提品质、促协调、保基本,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基层,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促进共同富裕当好先行。

筑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践行“先行官”使命。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我国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省际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省内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内陆省份有望加速发展。串联重要经济中心,提高交通对产业的支撑水平,要求加快构建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运输主动脉,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的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推动交通设施与口岸、重要枢纽、产业园区有机衔接,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要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推进以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群聚集,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

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提升交通供给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适配性。

加快建设便捷客运体系和高效物流体系。完善旅客出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发展全出行链新业态,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票务系统一体化,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内各方式加强在信息共享、运营时刻、组织调度、运力安排等方面的协同衔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客运服务,在重点城市群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完善货运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以“零库存”为导向,建立适应“即时生产”的物流供应链体系,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寄递服务质量,在重点城市群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利用新技术为交通运输赋能。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为交通发展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鼓励和规范道路定制客运、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自动驾驶、车辆共享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出行服务。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提升道路货运集约化水平。推动无人机投递在西部、农村等人口相对分散地区的推广应用。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多样化的出行场景和体验,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

缓解消除出行服务和物流服务痛点、难点。提升一体服务水平,推进枢纽站场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基本实现客运出行“一票制”,改善人民群众换乘体验。缓解城市拥堵,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综合施策引导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顺应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怀,提升城市交通设施无障碍化水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城市配送网络,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街接,完善农村、社区等末端寄递服务网络。

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继续因地制宜,强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交通支撑。“十三五”期,区域交通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东中西相对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同2015年相比,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机场密度增速都远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如公路网面积密度东部、东北地区分别增加了4.8%、5%,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加了11.9%、11.8%。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交通运输是关键,要继续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完善铁路、普通国省道等设施网络,强化对外联通和开放发展。东北地区完善进出关通道,打造面向东北亚的交通枢纽。中部地区推动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通道能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东部地区加速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一批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于城乡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加快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便捷高效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在农村地区基本形成30分钟便捷生活圈。

政策建议

●加强战略谋划,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交通战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面向2035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强定期跟踪,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估考核监督体系。

●开展专项研究,形成任务清单。从当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出发,加强对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缓解城市拥堵、城市配送、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形成交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清单。在编制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新基建等领域标准规范时,兼顾普惠性和多样化,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运输需求。

●加强政策支持,尽快在重点领域取得成效。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加强在交通促进实现共同富裕领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率先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并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动中央资金向西部地区、沿边地区倾斜,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支持,支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城乡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发展,惠及百姓生活。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