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快递盲盒”再盲跑了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各类电商、直播平台热炒,通过快递发送的“快递盲盒”,与其说是“打包出售惊喜”,不如说是打包坑害消费者,还捎带黑了快递行业。这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市场信誉的行为,有关部门该出手制止了!

所谓“盲盒”,是指购买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直到拆封才能知晓。这种以随机抽选为主要特征的销售模式,最初仅在玩偶市场流行,不曾想如今却被复制到了其他商品销售领域,甚至成为一种规模化的公然造假、售假行为——近日,多家媒体调查发现,一个个贴着收件人信息的快递包裹被作为“盲盒”挂在电商平台上论斤售卖,有的还通过直播平台公然叫卖,卖家宣称这些“盲盒”是“快递丢件”或“拒收件”的无主快递,甚至部分卖家还打出了“必中手机”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购买。

事实真是这样吗?若是快递网点转售“快递丢件”或“拒收件”,快递企业的责任可就大了。因为我国《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递。《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递管理规定》也对相关快件的处置提出了严密处理程序,如“必须有不少于一年的保管期”“对无主快递开拆时要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且实施全过程监控”“相关物品变卖后所得扣除必要费用后交由国库”等,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更是明确要求“不得违法提供用户使用快递服务的信息”。

此外,如果公然出售的“快递盲盒”中,存在包含收件人个人信息的真快件,则这种转售、出售行为,不仅构成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严重侵犯,涉及出售个人信息量过大还可能触犯刑法。

然而,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调查却发现,要搞到大批量无主快递进行售卖并不现实。一方面快递遗失有专门部门负责核查和管理,也有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无主快递一定是没有任何信息可联系归属的快件,商家售卖的所谓“快递盲盒”,极有可能是有明确归属的刷单件,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也就是说,这些打包出售的“快递盲盒”,绝大部分并非从快递网点转售的快递丢件或拒收件,实际上很可能是商家自己打包低端廉价商品而成的假快件。这种建立在盲赌购物心理上的交易,并非基于理性消费和诚信交易,并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

“盲盒”可以玩,但要有底线。“快递盲盒”不管是真快件还是假快件,如果突破了法治底线、违背了商业伦理,则这种商业行为对整个经济社会而言就有百害而无一利。

2021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净增量155.1亿件,比上年同期新增93.9亿件,可谓增长势头强劲。可换个角度看,在存量巨大、增量庞大的快递市场中,如果大量存在像“快递盲盒”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对整个快递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又有什么意义?何况从现实看,还存在着各类以次充好、造假售假行为。如果任由这种低端、廉价快递产品大量流通,对电商经济、快递市场转型升级,以及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培育是不是一种极大伤害呢?

“快递盲盒”不能再盲跑了!如此电商经济,不要也罢;如此“虚胖”增量,减减肥是不是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