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塑造品牌 把城市公交打造成为一张漯河名片
漯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2020年,漯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以创建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建运并重、利民惠民的整体思路,在优化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下足功夫,城市公交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公交优先,社会办公交、政府办公交形成合力
2020年底,漯河公交实现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新能源车辆总数达到820台。2020年内新开通公交线路7条,公交线路总数达27条,线路总长471公里,公交线路网覆盖率达到84.22%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全年运营总里程3000多万公里。漯河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升至50%,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的创建,城市、城乡公交方便接驳,公交、客运班车、长途客车、铁路、高铁以及公共自行车等各类交通工具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
一是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漯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公交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对公交企业改革、公交线路调整、新能源车辆购置等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召开政府专题会议,督办会议纪要,推进相关工作。二是落实资金保障工作。涉及企业补贴资金及时、全额到位。三是实施十大提升工程,全年新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200台,新开公交线路7条;加快智慧公交在安全营运中的运用步伐;规范综合性公交场站管理,5座新场站建设任务纳入市政府“百城提质”工程项目;重污染天气期间实施公交车免费乘车;推广公交车长标准化服务,实施公交车长早餐、午餐配送工程;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及管理力度,实现城市、城乡公交划界经营;全部车辆安装车长行为分析仪,确保安全营运。
二、公交优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从点滴做起
(一)创新开展标准化服务。2020年,漯河市重点推出了公交车长“标准化服务”,把安全行车、礼让斑马线、文明服务、站牌停靠、车辆卫生等量化为五大类25项服务标准,制作了标准化服务手册和教学片,在疫情公交暂停营运期间,连续举办13期专题培训班,对所有公交车长进行了全员培训。从7月1日起标准化服务正式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湖南怀化,许昌、商丘等13个城市同行专门来漯河学习,30多个城市通过电话、邮件学习漯河公交标准化服务。
(二)创新开展主题文化线路。漯河市开展6条主题文化线路命名活动,确定了党建文化、许慎文化、巾帼文化、先锋文化、拥军文化、宪法文化6条主题文化车厢,丰富、更新文化线路内容,105路、115路分别让漯河籍劳模、退役军人“走上”车厢;107路设置了“母婴专座”爱心专座。实行了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最美车长“亮身份”制度,受到广大乘客一致好评。
(三)强化科技引领,智慧公交建设不断加快。立足科技赋能,漯河市加快“互联网”+公交建设步伐。一是强化大数据分析。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大数据分析功能,科学调整运营计划,实现运力精准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交运营效能。二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在城市公交全面实现智能调度基础上,增设车长行为分析、电子稽查功能,对运营车辆准点率、连车率、行车速度、服务行为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为提升营运服务、保障运营安全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三是打造出行服务一体化平台。市区投入电子站牌34座,完善“漯河公交”手机APP功能,为乘客提供实时出行服务。四是推进支付手段多样化。支付宝扫码、人脸识别等新型支付手段得到应用,积极开展一分钱乘公交、半价乘公交等活动让群众享受到公交发展带来便捷和实惠。
三、高树目标,更进一步,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
2020-2021年是漯河市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最后一年,漯河市继续按照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的创建要求,坚持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导向,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保障更有力、设施更完善、服务更优质、管理更智能、运营更安全的一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进一步提升公交主导能力。根据城市规模不大扩大,着眼城市发展及市民实际出行需要,突出公交引领城市发展作用,计划再分批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200台左右,并对公交线网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增加公交线网覆盖率,进一步方便群众乘车。
(二)进一步完善多种方式衔接。发挥公交场站综合枢纽作用,与城乡公交班线实现零距离换乘,方便城乡居民乘车,便于城市、城乡物流顺畅。强化公交与高铁、长途客车衔接,让市民方便出行。完善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慢行道衔接,妥善解决到小区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进一步突出公交路权优先。和交警部门配合,完善公交专用道电子抓拍监管设施,持续加强对公交专用道高峰期通行监管。计划再施划公交专用道7.5公里,建设5处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切实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四)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公交车长标准化等特色服务,创建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