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谋发展 合力攻坚促脱贫
淅川县道路运输管理局
近年来,淅川县运管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先后投资1700余万元,购置新能源城区公交车50辆,建设了充电桩设备;利用扶贫场站计划,投资近4000余万元建设了淅川县客运北站(公交首末站),建设配备了调度、监控、充电桩设施;投资1360余万元打造11个集班车客运、电商、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平台;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乡村候车亭牌500个,购置小型客车50辆和动态监控设备;投资8778余万元,建设金竹河一级旅游客运站(县旅游接待中心)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扶贫项目争取到“淅川县城北物流园项目”,目前项目前期正在进行征地等准备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淅川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农村公路“运营好”的目标,为淅川县交通扶贫增添新动力。
一、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以来,淅川县运管局出台了一系列量化措施,组建了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抽调73名干部职工为帮扶责任人,共帮扶贫困户323户,贫困人口合计1123人,分布在全县5个乡镇26个行政村中,构建了“派、训、管、用”四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突出一个“推”字。
淅川县运管局始终把扶贫工作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成立了脱贫攻坚专班领导小组,局支部班子成员全部“联村包户”,有力推进“五个一”“大走访”等帮扶活动和工作的开展。先后投入10余万元物资保障帮扶责任人有阵地、有床铺、有用品、有厨灶,及时审核发放扶贫补助,确保线上线下在岗在位、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
(二)强化责任,突出一个“管”字。
淅川县运管局每月坚持把扶贫工作培训作为提高帮扶责任人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常态化督导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全面履行宣传党和国家及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措施、推动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组织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解决实际困难等职责,要求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帮贫致富服务员、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信息员、扶贫项目落实监督员、脱贫各项工作检查员。
(三)明确任务,突出一个“帮”字。
扶贫工作中,淅川县运管局帮扶责任人白天进村开展扶贫工作,晚上加班开展业务工作,上至政策落实,下至“鸡毛蒜皮”想法出力,及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针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展活动无阵地等情况,积极协调、争取、筹措资金,为帮扶的厚坡镇王岗村党群服务中心送购置了办公桌椅等物品。协助淅川县大石桥乡郑家岭村申报成立了“绿汇香菇种植有限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和到户增收资金,建设香菇大棚、养菌棚等特色产业,利用产业帮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加快场站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注重规划设计布局
淅川县运管局按照改造老站、兴建新站、融合物流、打造平台的运营思路,成立了“淅川县通达农村客运站务有限公司”,通过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根据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街道布局、客货流节点等情况,制订了详细方案,申报乡镇综合运输服务平台项目。
(二)组织到位保障有力
在淅川县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联合商务、农业、邮政、财税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土地使用、招投标、证照办理、投融资、财政补贴等实际问题。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配合到位、保障有力,把推进农村客运、物流发展作为淅川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
(三)盘活各类场站资源
2018年淅川县建设了荆紫关、大石桥、香花等8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平台,2019年建设了寺湾、老城、香九厚工业园3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平台。同时对县汽车站、客运西站等进行了改造,建设了淅川县城客运北站并投入使用,金竹河一级旅游客运站正在建设中。在平台项目建设过程中,淅川县运管局立足实际着重发挥平台引领作用,联合区域经营主体,把平台建设成为乡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通枢纽,避免把平台建成大停车场、大仓库,造成资源浪费,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造血功能”。
(四)注重整合电商物流
淅川县运管局创新构架模式,建设了服务平台运营调度中心,成立了邮政寄递办公室,加强对各乡镇综合服务平台的人员配备和管理。通过乡镇运输综合服务平台与电商、传统物流链的有效合作,整合社会闲散运力和分散货源,为他们免费提供办公培训场所、货运物流信息、一般货物短期存储等服务。与县商务局合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与深圳云采优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运营协议,在客运北站打造了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展厅,设立农副土特产品直播厅,广泛介绍和宣传农副产品和土特产。通过有机整合农村客运、农村小件物流和农村电商等服务资源,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雏形,有效打通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乡镇群众“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三、全力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淅川县先后制定出台了《淅川县“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淅川县村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方案》等相关文件,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淅川县运管局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和认真调研,先后制定出台了《淅川县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淅川县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补贴的意见》和《淅川县村村通客车公交化运行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对新开“村村通公交”所涉及车辆班线、车站安管、候车厅(牌)并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差额补贴,确保了通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管得好、有效益、可持续”。
(二)完善基础建设,夯实稳定发展基础
淅川县运管局以原有城乡候车站点为基础,通过建立由县政府主导,公安、交通、应急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批机制,对照审核细则,逐乡逐村逐线实地考察通车条件,对道路提档升级,实现客运车辆通行硬性条件。同时由财政投资在建制村2公里范围内合理建设候车亭(牌)500个,分布在县域乡村候车点,对站点、线路、发车时间、运输企业名称、监督服务电话进行公示,并设置二维码,方便群众查询。
(三)优化客运线网,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淅川县以路设线、沿村选点,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中转,建制村为节点,循环互补的城乡客运通车线网。对已开通的通村客运线路进行重新审核,规范现有城乡班线,统一线路名称和标识,统一客车票价。在2019年全面取消预约班车,新开通83条镇村班线,县财政投资700余万元,购置50辆小型客车,实现乡村循环发车,每次乘车一元的普惠服务,与调整后的客运班线有效衔接,实现全部建制村直达或一次中转到城区的比例100%,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目前淅川县23个社区,477个行政村通车覆盖率达到100%。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淅川县运管局继续以乡村振兴工作为抓手,不断延伸和拓展扶贫成果,优化交通运输整体规划布局,高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巩固提升淅川县农村客运发展运营成果,依托乡镇客运站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平台,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为县域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