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学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纲要》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35年,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总里程稳定在500万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完备高效、资金保障政策机制完善有力;基础设施耐久可靠、安全防护到位有效、路域环境整洁优美;运输服务总体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更加充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总体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展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相协调、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安全便捷绿色美丽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联通城乡,实现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等融合发展,满足人们对农村出行的美好期望,有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纲要》按照“建、管、养、运”提出七方面主要任务。
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建设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主要服务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及产业经济发展的对外快速骨干公路,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促进城乡互联互通;建设串联乡村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产业和资源节点、中小城镇和特色村庄的区域联网骨干公路,促进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构建广泛覆盖人口聚居的主要村庄、直接服务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统筹规划和实施农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
营造安全宜人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打造平安农村路: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安全提升工程;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运营车辆技术维护与安全监管。打造美丽农村路:实施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促进与乡村旅游、生态宜居乡村融合发展;按需完善沿线服务设施和应急设施。
健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健全管理养护制度,建立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养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广“路长制”,建立管养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完善适用多元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吸收农民群众参与日常养护,推进养护规范化发展,创新多种养护模式。
发展便民多元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因地制宜推进客运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全方位加强农村运输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条件地区灵活采用多种模式推动全域公交发展,其他地区重点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
发展畅通集约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推动邮政物流、农村客运小件快运、电商快递、冷链物流、货运班车等多种形式农村物流发展;畅通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下乡的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农村物流统仓共配,鼓励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