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河南道路运输答卷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光辉岁月刻骨铭心。“十三五”这五年,河南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团结带领全行业广大从业人员,汇聚起发展进步的滚滚洪流。一张张蓝图成为现实,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展。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省的道路运输,凭借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运输大省。道路运输以其运输量大、通达度深、服务面广的特点车轮滚滚遍神州。五年来,道路客运量达到48.7亿人次,客运周转量达到363亿人公里,货运量达到81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2万亿吨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均在全国前五名之列。道路运输为支撑我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超过千亿斤、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之首、651万贫困人口脱贫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改革创新,客运上了新台阶
从“一元公交”,到村村通客车。
先从潢川县“一元公交”说起。潢川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并不富裕。2016年以前,该县272个行政村中,有156个村不通客车,农村老百姓出门乘车难、乘车贵、乘车不安全。为彻底改变这一落后状况,推动地方经济“跑起来”,潢川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探索出了“政府补贴+公司运营”的模式。统一规划线路,购置了41台城乡公交车,保证了156个村庄每天各有4个班次的客车在运营。村镇之间,不论远近,老百姓乘车票价一律一块钱,广大老百姓享受到了“出门就有路、抬脚能上车、一元到终点”的便利条件。今年,潢川县又完成了全县客运的公交化改造。人员流动起来了,给广袤的农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客车途径全县52个“多彩田园”产业示范基地,带动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的发展。
潢川的做法,有其先进性和可复制性,因此省政府于2018年6月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潢川县的经验;交通运输部组织十个省市交通部门的领导到该县调研学习,李小鹏部长对“潢川模式”给予了肯定。省交通运输厅顺势而为,在全省开展了“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省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全省贫困地区达到了外联内通、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全省46098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了通客车,并且树立了100个“万村通客车”示范县。农村客运线路达4500多条,营运总里程29.4万公里,农村客车24000多台,农村客运站亭站牌43000多块。全省在场站建设、车辆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23.9亿元。客运服务品质大幅度提升,农村客运公交化与班线连接占比达94.2%,我省道路客运工作不便捷、不舒适、不经济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畅通物流渠道,促进降本增效
物流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它连接一二三产业,服务于各行各业,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在郑州,南有郑州航空港,北有郑州国际物流园,两大空港与铁路港紧密对接。郑州国际物流园已成为我省连接境内外、幅射中东西的强力支点,这里每天有几千辆厢式货车出出进进,每天都有几百万件航空快件、公路快件分拨到全国各地。
这5年,我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一是优化了空间布局,构建了“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二是发展重点产业,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三是多式联运,初步实现了一份合同、一个主题、一种费率、一票到底。四是建设了服务平台。五是壮大了物流企业,郑州国际陆港、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长通物流、河南豫鑫物流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茁壮成长,河南物流正在向“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阔步前进。
这5年,农村物流发展迅速。一是建立了全省乡镇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239个。栾川、内乡、卫辉三个县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浚县县政府全力推动“客货同网融合+多站多网合一”,运用村村通客车的有利条件,整合农村超市、农资服务社、村邮站、移动营业厅等,设置了乡村综合服务站438个,基本解决了全县物流快递“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网络化货运更加规范。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南省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实施细则》,交通运输部运输运输司转发全国;50多家网络货源平台运转正常。三是多式联运稳步发展。郑州国际陆港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式命名;启动实施第2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省级示范项目累计达到22个;联合8个部门印发文件,在全国率先提出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实施路径;全省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超过47万标准箱。四是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初见成效。第1批两个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中,安阳市出台《新能源配送车辆运营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运营补贴专项资金;许昌市优化配送中心布局效果良好;郑州、济源成功入选第2批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五是“司机之家”运营良好。9个“司机之家”投入运营,并通过验收,平顶山、安阳、商丘三个“司机之家”试点成为全国品牌;新冠疫情对物流业的影响正在逐步缩小、11月份河南物流景气指数为59.6%,逐步升至年内新高点。
这5年,投资近80亿元进行运输场站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方面:永城和驻马店客运枢纽建成已投入运营,开封、三门峡、南阳和漯河高铁客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普通客运站建设方面:宁陵、范县、淮滨等5个客运站已建成并验收,舞钢、长葛、固始、濮阳等14个综合客运枢纽站主体完工。扶贫场站建设方面:全省59个贫困县,改造79个县级客运站,新改建140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建设。货运枢纽物流园建设方面:驻马店国际公路物流港一期、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商丘传化公路港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许昌万里综合物流园、郑州国际陆港、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郑州南站高铁物流基地等11个物流园区都正在积极的开工建设中。
三、车辆技术变革,让修车更透明、更安心
2018年7月,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行政许可改为备案制后,为切实做好行业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提请技术支持部门修改管理系统模块,组织调研督导,妥善处理有关投诉纠纷,严格落实改革措施,有力的促进了车辆技术工作的开展。
一是扎实推进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2017年、2018年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推进我省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方案》,以郑州、开封、洛阳、商丘为试点开展建设工作。组织全省维修管理人员举办政策宣贯培训班、推进会,已接入平台2660家,占注册总数的72%,上传维修车辆648万台次,维修数据2310万条。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广大用户信息可查询,维修更放心,服务可点评,监管更精细。
二是积极开展了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治理。2016年根据汽车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全省共排查维修企业9064家,查处违规企业800家,降级维修企业84家,取缔维修企业280家,下发整改通知书2030份,提高了维修企业的诚信度和维修质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三是开展技能竞赛,提升维修技能。每两年举办一届机动车维修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全省机动车维修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代表队参加全国竞赛,2015年取得团体第4名,选手李广山个人二等奖;2017年取得团体第10名;2019年取得团体第3名。选手李帅兵获得个人二等奖、选手刘强获得个人三等奖。积极做好获奖选手的奖励申报工作,2015年选手李广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刘国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017年选手王正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选手刘帅兵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选手刘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这些获奖的选手,都成为我省汽车维修行业学习的标杆。
四、驾培行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1200多万驾驶人员。目前,全省驾驶员培训学校共计2132所,教练员5.8万人,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以来,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与省公安交警总队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河南省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与公安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接应用工作的通知》,全省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行计时培训,学时对接,全省覆盖。每年都有200多万人拿到了新的驾驶证照,为社会的各行各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坚持生命至上,落实安全责任
近几年,我省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不太乐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理顺道路客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道路客运企业和车辆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交通、公安、应急、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形成了客运安全管理合力。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应急管理厅出台了《全面整治客车挂靠或变相挂靠经营实施方案》和《全面取消800公里以上道路客运班线实施方案》,取消了所有2270辆800公里以上的班线客车。二是开展了专项整治和隐患清零活动。实施了大暗访,大排查,安全攻坚行动等一系列整治活动,大暗访期间排查企业4万余家,取缔30家、排查车辆29万辆、吊销营运证141件。三是动态监控系统环闭机制更加完善。全省实现了动态联网监控,建立了“每周全巡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通报”制度。四是安全教育培训扎实开展。研发了“河南省道路运输安全培训管理系统”,培训从业人员 24万人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71%和70%。
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向新的刻度。发展的前方一切都是新的,等待着不断开辟,等待着继续创造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