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给汽车客运企业 带来哪些新期待

来源: 本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目标要求、大政方针、改革举措及前景蓝图都进行了科学详细地规划与描述,令人耳目一新,深受鼓舞。那么,作为传统汽车客运企业,“十四五”规划又带给我们哪些新信息新要求新期待呢?

一、提高政治站位,适应社会需求,创新经营理念,转型升级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运输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同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到我国传统汽车客运企业目前的现状,“十四五”规划给我们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期待。

我国汽车客运企业整体来说经营理念比较落后,经营方式较为单一,经营结构不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急需转型升级。目前的困境是,长途客运班线发展受到高铁的严重冲击以及政策层面的严格制约,中短途客运线路长期遭到黑车、违法经营车辆的严重侵蚀,眼看着企业经营持续下滑萎缩,企业苦苦挣扎,却似乎找不到出路,感到十分困惑迷茫痛苦。“十四五”规划的出台,给传统汽车客运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作为汽车客运企业,应该吃透“十四五”规划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迅速改变自己,调整思路,顺应潮流,迎头赶上。

一是站位要高。过去企业习惯于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发展与经营问题,这种坐井观天式的做法束缚了自己,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企业应该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考虑汽车客运发展如何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相通相协调,应该站在当地全局的角度来审视客运企业的位置与角色,从而找到企业自身应该担负的社会职责与具体发展方向。

二是经营理念要创新。传统汽车客运企业几十年来经营理念变化不大,没有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而及时调整跟进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与经营方式。汽车客运站建设至今依旧坚持大而全,投资巨大,而实际上进站旅客越来越少,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这也是造成汽车客运企业包袱沉重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死守传统经营模式,坐等旅客进站,被动服务,缺乏主动出击、灵活服务的意识;市场嗅觉不敏感,反应迟纯,当高铁时代来临,政府又因安全问题越来越制约长途汽车客运发展时,企业没有意识到危机已悄然来临,死守原经营不放,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升级发展模式。因此,汽车客运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摒弃过时的僵化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与新时代要求相一致的全新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效率效益,变被动为主动,创新经营,灵活经营,将自身融入时代发展的大局中,与社会共进退。

三是经营思路要调整。既然长途客运发展受限,那就调整方向,围绕“十四五”规划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区域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及鼓励发展农村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文件规定,设法做好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农村公交这篇大文章,在为地方政府构建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农村公交一体化的全区域公交建设中努力作为,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四是经营模式要转型升级。在努力经营好现有班线客运的同时,抓紧上马定制客运、网约车服务以及机场专线、高铁专线、旅游直通车、各种通勤班车、商务快客、政务包车等业务,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中小型客运车辆,形成高中普结构合理、大中小满足需求的客运车辆与运输服务结构,把自己深深地融入社会、融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融入市场之中,把黑车、违法经营车辆占领的客运阵地给夺回来,牢牢控制着客运市场主导权。

二、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加快融入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使企业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借此契机减冗增效,推动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十四五”规划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震憾惊喜前景可期的由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架构的涵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数字技术王国,作为传统汽车客运企业,没有理由不抓住机遇搭上这班高速技术列车,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

一直以来,传统汽车客运企业包括汽车站都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多,成本高,效益差,包袱重,似乎不可更改,天经地义,但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改变了这一历史现象。就像银行业一样,过去柜台办理业务需要很多业务员服务,实行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柜机之后,现在的银行大厅已经没有几个服务人员了,效率反而大幅度提升了。同样,火车站过去售票检票也是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现在实行网上订票、自助售票取票检票之后,大厅也是没几个工作人员了,效率也在大幅度提升,甚至连纸质车票都不需要了,只需要电子车票,拿个身份证就可以登车完成出行,真是太方便了。汽车客运企业也应当紧跟时代不掉队,加大技术投入,加快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汽车旅客运输,实现从咨询、订票、取票、检票、结算到车辆报班、检修、调度、动态监控、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服务,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服务,甚至也可以实施电子车票以及开行无人驾驶的智能客车,既方便旅客,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汽车客运企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型升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运输资源优势及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监控监管指挥调度电子信息平台,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使平台经济成为客运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是近年来新兴而且火热的一个经济领域,平台不生产物质产品,只提供技术平台服务,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收获了巨大利益。这一点值得客运企业沉思。我国传统汽车客运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客车数量较多,大都建立有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有的还建立有网约车平台、定制客运智能化服务平台、快件物流服务中心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不仅耗费了企业大量的物质资本,而且还配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本,耗费巨大,成本很高。有些平台如车辆安全动态监控平台配备监控人员往往还会出现超标现象,国家《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专职动态监控人员配置原则上按照监控平台每接入10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而实际上客运企业配置的专职动态监控人员大都超过这个标准,有的还超标严重,无疑造成了资源浪费,加重了企业负担。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规定,客运企业可以顺势而为,充分挖掘利用技术平台资源优势,整合完善企业搭建的各种监控监管指挥服务电子信息平台,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中小企业“两客一危”及社会各种车辆提供所需要的动态监控监管、预约服务、调度指挥等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顺应形势发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围绕效率效益,大力调整经营结构,发展多元产业,盘活土地房屋资产,实施资本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与盈利能力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传统汽车客运企业虽然客运业务经营不景气甚至连年下滑,但企业普遍拥有一大资源优势,那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汽车站土地和房屋资产。这部分资产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有的企业还未转变观念,至今还在延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单一客运经营,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十四五”规划说得很明确,企业资本往哪里投,资源往哪里配置,由市场主导决定。既然如此,当然是哪里挣钱往哪里投,哪个行业前景好往哪里投。汽车站经营不挣钱甚至亏损,但汽车站土地房屋不是死资产,不能看作一成不变永远就是汽车站。企业应当有资本经营意识,把汽车站土地房屋资产看成可以灵活出资的巨额资本,在保证汽车客运业务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多出的土地房屋是可以用来开发和经营配套商业服务的。如果客运企业不能盘活汽车站土地房屋资产,不能有效开发利用汽车站土地资源,那客运企业想转型发展走出困境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客运企业应当把发展的重点集中到汽车站土地房屋资产的开发利用上,想方设法做好汽车站站商一体、商业开发这个大课题,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汽车站资产,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商业经营服务,用商业经营服务的收益弥补汽车站经营亏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远发展。

 

(作者系驻马店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