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交通优势 打造枢纽经济 全力提升商丘道路运输保障服务能力

来源: 本站

张玉玲  段鹤

“十三五”期间,是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转型期。在交通运输行业迅猛发展中,商丘道路运输展现出敢为人先、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的服务能力,以场站建设和枢纽经济助力道路运输行业迈向新台阶。

一、“十三五”期间,商丘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场站建设高速推进。目前,交通脱贫道路运输运输场站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034万元。其中民权南华汽车站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民权汽车站、虞城汽车站、宁陵汽车站、夏邑县客运总站、柘城汽车站、睢县客运总站6个老旧县级客运站改造项目已完成立项批复,虞城综合客运站完成老旧客运站改造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工作; 60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完成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前期土地手续等工作已经完成,基本已经开工建设。

货运枢纽商丘传化公路港综合物流园区主体工程已完工。商丘市古城西冷链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型)、商丘市李庄综合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商丘周集综合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三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已编制完成,报发改委核准立项,初步设计也已经完成,资金使用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级物流中心方面,虞城县的343物流中心和310物流中心土地问题已经解决,拟争取地方政府专用债券投资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睢县交通运输物流中心现在正在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工作。民权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中心、民权南华物流分拨中心已经立项,正在做前期工作。

二是客运市场稳步发展。目前,商丘市共有道路客运运输企业16家,市共有营运客车2364辆;省际班线144条,车辆445台;市际班线95条,车辆374台;县际班线152条,车辆623台;县内城乡客车为922辆,从业人员1.4万人。

“十三五”期间道路旅客运输发展中,商丘市大力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拓展运输服务功能,打破传统农村客运车辆“定点、定线、定班” 的单一班线模式,可以根据客流量和节假日合理的自行调整发车班次和时间,探索开通电话预约班、隔日班、节日或赶集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班次。加大对农村客运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乡镇客运站管养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乡镇客运站特别是招呼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建成后的日常养护管理问题,全市共有乡镇142个,行政村共3850个,现已全部覆盖通车,在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中,我市梁园区、虞城县、夏邑县、宁陵县、民权县、睢县全部通过验收。

三是货运物流网络初现。严把车辆技术准入关、从业人员资质关,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有普通货运企业达到560家(不含永城),货运车辆达到6.3万辆(不含永城);危运企业4家(不含永城)货运车辆36585辆,危险品775辆。货运从业人员10.4万人,危险品从业人员3507人。

“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推进甩挂运输、农村物流、网络货运业务快速发展,培育物流骨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货运企业拓展服务功能。商丘交运集团甩挂物流有限公司已发展货运车辆300余辆。网络货运企业河南萨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快速发展。农村物流线路已基本完成了乡镇覆盖,正在跟随路网的完善大力发展村级线路,保证生活生产物资配送。

四是机动车维修市场多方联动。十三五期间,我市汽车维修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维修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分布广泛、内容齐全的汽车维修网络。截止目前我市维修企业业户共有1630个,一类26个,二类156个,三类1458个,从业人员达2.6万人左右,基本上满足了道路运输业和社会的需求。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市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效保障了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

五是驾培市场有序发展。随着我市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拥有轿车普及率的提高,学习机动车驾驶的人员越来越多,驾驶员培训行业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我市共有驾培机构 150所,其中,二级 5 所、三级145所。共有教练车 3200台,教练员4000余 人,管理人员1800余人。满足年培训机动车驾驶学员20万人左右。这150所驾校当中有54所坐落于商丘市梁园、睢阳、示范区。总体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经营规范,机构健全,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总培训量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二、“十三五”发展短板凸显

一是场站建设受土地制约。我市客、货运枢纽建设用地一般通过“招拍挂”获得,建设用地获取周期长、成本高,大多数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仅办理土地手续就需要3-5年时间,严重制约了交通物流设施互联、互通、互融进程。

二是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缺乏。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建设涉及发改、城市规划、交通、铁路、民航等多个部门,受部门之间的管理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综合客运枢纽项目未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同步建设,部分项目“方式拼盘”现象明显,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等一体化衔接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三是扶贫场站进展缓慢。目前,虽然我市六个贫困县已有5个开始扶贫场站工作,但由于土地协调难度大,致使整体进度比较缓慢,成熟项目太少。扶贫场站整体推进缓慢。

四是物流中心发展制约。县级物流中心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差,乡镇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的既有乡镇客运站覆盖率低、设施陈旧,缺乏物流资源集聚基地,运输组织固有场所较少,难以整合物流资源,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尚未形成,进程较慢。

五是货运物流行业组织结构仍需调整货运物流行业市场主体小散弱等问题突出,缺乏能够代表行业良好形象、引领行业集约发展的龙头骨干企业。企业竞争力不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能够提供整体性和系统性解决方案的物流企业严重缺乏,与“互联网+”相匹配的业务创新不足。

三、夯实基础、完善布局,推进“十四五”快速发展

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交通优势极为便利,“十四五”期间更是现有道路运输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而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攻方案,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组织权市道路运输行业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道路运输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绿色健康道路运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市道路运输场站建设工作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换乘便捷、连通城乡的客运枢纽,着力打造一批联运高效、资源集约的货运场站,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节点布局合理、运输服务优良、联运高效便捷的枢纽体系,提升商丘市城市枢纽功能,打造商丘市“市有物流园区,县有物流中心,乡有综合服务平台,村有物流节点的四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基本巩固商丘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原地区综合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使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积极推进公路客运场站建设,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围绕客运“零距离换乘”目标,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配套公路客运枢纽商丘高铁客、民权县郑徐高铁客运站运站(商合杭)项目建设。

衔接公路运输,结合各县(区)居民出行需求和已建客运站分布情况,2020年前,完成商丘市客运北站建设和民权县南华汽车站、民权汽车站、虞城汽车站、宁陵汽车站、夏邑县客运总站、柘城汽车站、睢县客运总站、虞城综合客运站改造项目;2025年前,建成睢阳区商南客运站、睢阳区宋城客运站、夏邑县客运东站、虞城县客运站。

二是提升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功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布局,构建功能齐全、运营高效的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实现“市有物流园区、现有物流中心、乡镇有综合服务平台、村有物流站点的四级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商丘市古城西冷链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型)、商丘市李庄综合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商丘周集综合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三个市级物流枢纽(园区)。2025年前,完成夏邑县东郊物流中心、虞城县的343物流中心和310物流中心、柘城牛城物流中心、宁陵农村物流分拨中心,睢县交通运输物流中心民权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中心、民权南华物流分拨中心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所有县(市)建成资源共享、功能集约的四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实现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配送组织方式更加集约,双向通道更加畅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加快,配送成本明显下降,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作者系商丘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