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 畅通运输大动脉
“十三五”时期,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南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沉着应对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统筹推进服务、改革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大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
五年来,道路运输生产快速增长,行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预计至2020年年底,共完成客运量4.25亿人,完成客运周转量430.96亿人公里,分别比“十二五”增长-14.7%和22.35%;共完成货运量7.66亿吨,完成货运周转量2428.44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二五”增长24.66%和10.4%。道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周转量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最能体现普遍服务、最具基础保障功能的运输方式。
五年来,道路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提高。全市现有客运企业28家,省际线路219条,市际线路167条,县际线路185条,县内线路497条,客运线路辐射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南阳至鸭河、社旗、新野、南召、镇平、唐河、方城的市到县公交。6个县区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总数居全省第二位;7个县被确定为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总数居全省第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现有普货运输企业939家,承担了南阳市世界洲际月季园的建设工程、周南高速建设工程、方枣高速建设工程等建设任务量大,施工规模大的基础建设运输任务。新野县的有机蔬菜和科尔沁牛肉、内乡的牧原生猪等依靠公路销往全国各地;桐柏县的安棚镇碱矿、镇平县的大理石等84种矿产依靠公路运输辐射全国各地。2 家货运企业试点“公转铁”,在南阳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99%的货物运输依然是依靠公路完成,其中西峡县汉冶钢铁厂运费达35亿元,公路货运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南阳的经济发展。
五年来,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末,全市共拥有营运货车86482辆,客运车辆3065辆。运输装备结构日趋合理,全市高级客车达1172辆,占班线客车总数的38%;大中型货车发展到47565辆,占货运车辆总数的55%。新增网约车公司10家、网约车940辆、网约车从业人员940名,全市巡游出租汽车总数达到了3163辆,其中3317辆使用混合动力。
五年来,道路运输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行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站88个,农村客运班线578条,农村客运车辆1633台,城乡公交车1031台(其中新能源车796台)。4310个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通车方式为定线班车和公交化运营班车;各乡镇、行政村建设候车亭、停靠站牌、公示牌共计5749个,基本形成以汽车客运站为中心的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的农客班线与城乡公交密切相连的道路客运网络,实现了“城城相连、城乡相融、城农均等”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内乡县、宛城区、桐柏县被评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方城县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鼓励大型运输企业整合物流资源,设立农村物流网点,先后完成8个贫困县区12个客运站改造任务,新建、改建44个“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的乡镇道路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连接城乡、辐射村庄、层次分明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框架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五年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发展迅速,适应市场需求能力明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迅猛发展,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二类以上机动车维修企业达256户,基本形成了以“4S”店为龙头,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为骨干,三类汽车维修企业为补充的格局。巩固驾培服务模式改革成果,推行“智慧驾培”,全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达到109所,年培训驾驶员18余万人。围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连年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全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20万余人。
五年来,道路运输行业改革攻坚实效突出,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4月29日,“南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揭牌运行,作为市交通运输局所属的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单位编制、内设机构数量不变,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负责具体实施全市道路客货运输、运输场站、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从业人员和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其他县区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总质量4.5吨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的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压减企业开办和注销手续。落实“三级十同”和“四级十同”工作,推进“一网通办”“网上办公”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受理全部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受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三检合一”检测站实施交钥匙工程落实到位,做到“一站式”服务和“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认真组织落实货运车辆异地检测、联网审验及异地年审、信息公开及监督检查等工作。严格落实取消二级维护强制上线检测。
五年来,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不断强化和落实。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危货企业达标和双重体系预防验收率达100%,普货企业达标率达80%。严格落实省“一个意见、三个方案”要求,采取“一消两转”的堵疏结合方法,把800公里以上班线客运转型同非定线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99辆长途客车全部完成转型。全面推广应用卫星定位系统,“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达到100%,入网率、信息准确率、在线率均位于全省前列。
完善各级应急保障方案,加强运输保障队伍建设,道路运输业在实战中发展成为应急运输的中坚力量,应急保障能力经受了实战检验。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格落实道路运输“三不一优先”“一断三不断”要求,协调相关部门申领通行证A证496张、B证227张、C证5645张;协调2819台客运包车为80.57万名农民工返岗及时提供运输服务保障,为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形象明显提高。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教育先行、制度保障、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有效增强了行业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夯实基础强组织,持续推进“红旗支部”“红旗单位”“红旗科室”创建和“三比三评”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新时代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动并进。加强行业文明创建,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客运和出租企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组织开展出租汽车“爱心送考”“文明的士评选”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整个道路运输行业文明创建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通过一以贯之的持续建设,强化管理,南阳市道路运输工作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了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全省道路运输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技能大赛河南省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最佳组织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者系南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