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扶贫事

来源: 本站

索玉林

2016年习总书记部署脱贫工作以来,已历时近五年的时间,在脱贫攻坚路上,武陟县交通运输局干部群众团结奋战在一线,他们的脚步踏遍了帮扶村庄,他们的话语温暖着受助群众,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贫困群众的房檐屋前、田间地头。他们用心用情谱写了一首首扶贫赞歌……

精准扶贫  交通先行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都显示了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武陟县交通运输局承担着行业扶贫和驻村扶贫两项任务,为了给全县贫困村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于2016年集中组织30余名干部职工,分成3个工作组,分别对全县县东、沁南、沁北347个行政村道路现状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将普查的路面类型、建设年份、道路状况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落实领导责任,实行销号制度。根据通村公路实现硬化的标准和具备条件行政村通客运班车标准,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分批次向上级交通部门申报建设计划。近5年来,共为全县贫困村争取到道路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其中,修建乡道1条,县道1条,村道23条。同时,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和线路走向,在全县原有农村客运班线的基础上,调整、延伸了5条农村客运班线,有力扩大了农村客运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用情驻村 用心扶贫

 5年前,武陟县交通运输局局选派工作能力强、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浮腾飞同志到圪当店乡安庄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明确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副局长吴焕春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当时,安庄村贫困户达212户,为全县贫困户较多的一个村。全村只有一条通村水泥路,通组公路全是砂石路,没有路灯,没有安全饮水工程,更没有文化活动场地。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摆在面前,怎么干?驻村工作队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合村干部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村情村貌制定扶贫措施。5年来,累计投资800余万元,为安庄村修建出村道路、生产路4条、修建桥梁2座,以及村文化广场舞台1个、党建综合体办公楼1座;随着扶贫项目的完工投用,切切实实为村民脱贫治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路通了,灯亮了,村庄更美了;产业兴了,就业活了,农民腰包渐渐鼓了;党建夯实了,队伍精干了,堡垒作用更强了。如今的安庄村,班子团结,村容整洁,群众安居乐业。

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安庄村的贫困户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因病致贫、无就业致贫、无劳力致贫。武陟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落实扶贫政策,5年来,149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近就业,其中安置公益性岗位45人,目前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对建档立卡重度残疾的11名贫困群众,落实了托养、产业分红、低保、残疾人等各项兜底政策。对于家里缺劳力的贫困户,每逢“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就会涌现在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帮忙收种,谁家蒜苔、西瓜、枣子、核桃等农作物卖不出去,驻村工作队就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发出销售扶贫倡议,并积极帮助联系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增产增收。时间久了,对安庄村有了感情,与贫困户结成了亲戚,先后有拉着整车的西瓜来局里表示感谢的,有流着眼泪感动的泣不成声的。

2020年武陟县交通运输局将脱贫攻坚工作与贯彻落实全县“五创三治”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帮助贫困户进行“改厕革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筹措资金6万元,为贫困户统一购置坐便池、化粪池,并让帮扶人员入户具体引导贫困户改厕,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82户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任务。2019年12月安庄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20年年末所有贫困户将实现全面脱贫。

正因为有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所有帮扶人员的一道努力,安庄村这个偏僻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条条高质量的水泥路架起了村民的致富之路。大蒜种植基地、鸿宸机械厂就业基地、安庄服装厂就业点等一批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扎根在贫瘠的土地里,孕育着丰收与幸福的希望。

(作者系武陟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