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 提升能力 搞好服务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运管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部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运管部门已由行业管理转变为道路运输服务。运管机构改革是新形势下简政放权、优化程序、便民利企的需要,也是道路运输市场从管理走向服务的需要。道路运输市场的繁荣与稳定,不但要严格管理,更要优质服务。面对新起点、新任务和新要求,道路运输服务人员必须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搞好服务。
一、要善于发现和解决运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运管部门的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税费改革,取消了道路运输管理费、客货运附加费,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次执法改革,有些地方将交通运输部门的运政、路政和海事执法“三权合一”,成立了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由原来的三家上路执法改为一家上路执法,解决了多家执法、乱扣车、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每次改革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前的第三次改革与往年的税费改革、执法改革不同的是要彻底改变运管部门的职能和身份,也就是从管理者改变成服务者。
运管机构改革进度参差不齐。从各地运管部门改革进度来看,有些地方已经全部改革到位,把执法权、审批权和管理权全部上交和转移,变成了纯服务机构,并按照新的职能开始工作;有的地方摸着石头过河,改了一部分,还留了一部分。比如,审批权、执法权和管理权只上交其中一项或两项,大部分保留了管理权;有的地方换汤不换药,只改了单位名称,其他的“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还有些地方的运管机构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县级运管部门存在人员臃肿、工资欠发、社保欠缴等原因,还在等待、观望,甚至停滞不前。
运输服务机构名称五花八门。由于新的运输服务机构名称上级没有明文规定,各地新的运输服务机构叫法各有不同,有的叫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有的叫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有的叫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中心,还有叫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的,名称五花八门,让人一看觉得很随意、很不正规,有损运输服务部门的形象。这次运管机构改革由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具体负责设施,但是,一个行业、部门的名称是身份的象征,要统一、规范命名,不能随便叫、任性叫,这就需要上级出一个指导性意见,将改革后道路运输行业的职能责任、服务规范和单位名称统一起来,便于基层操作,更好地为运输经营者服务。
运管改革势在必行,易快不易慢,拖的时间久了,对工作不利,对服务群众无益,尽快让改革落地,稳定队伍,有助于道路运输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改旧观念、换新作风,继续传承和弘扬运管精神。
道路运输服务机构成立之后,如何服务、怎样服务、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效果?是摆在运输服务人员面前的一张考卷,怎样才能答满分,让运输经营者满意,考验面前看能力、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只有时刻把优质服务贯穿道路运输全过程,才能赢得运输经营者的赞誉。
(一)转变职能,需要平和的心态。从身穿运管制服的管理者,突然变成穿便装的“服务员”,不但从面子上说不过去,从心理上来说,很多运管人员会有失落感。但是,改革就会有阵痛,就会涉及到个别人的利益,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履好职、尽好责。
(二)转变观念,需要克服老毛病。以前,一些运政执法人员遇到蛮不讲理、违规经营司机的时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训斥、口吐粗话、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司机敢怒不敢言,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主动地克服过去那种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等坏毛病,要以周到、微笑、优质服务为主,全心全意为运输经营者服务。
(三)转变作风,需要优质的服务。过去运管人员到基层督导运输安全、行业管理时,总是要求运输经营者应该怎么做,今后到运输企业服务时,要多征求运输经营者的意见,问问企业需要怎样的服务,要好事办好,实事办事,不能因为服务质量不优,办了好事不落好。为运输经营者服务,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要像焦裕禄那样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舍得面子,不怕苦和累,通过努力和服务,让运输经营者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无论角色如何转换,运管精神不能丢。运管部门从成立到现在,历经风雨和磨难,勇立潮头不言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运管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服务职能转变之后,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运管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以实际行动答好道路运输服务这张考卷。
三、克“四不”顽疾,树美好形象
运管机构改革之后,审批权、执法权和管理权没有了,运输服务部门的具体职能不是很明晰、很具体,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职工心里没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心态开始在运输服务人员中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四不”现象,这是懒政、憜政、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坚决彻底根治“四不”顽疾,以更加端正的服务态度、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更加扎实的具体行动,让道路运输服务行业的形象更靓、更美。
(一)提升能力是治疗“不思进取”的祛病良药。克服不思进取的良方就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业余时间不妨多学习一些运输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成为行家里手,无论到哪个岗位,都能得心应手,这才是合格的运输服务人员。有了能力,才能令人服、令人赞、进步快,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我们都应该快速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办事能力、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调查研究是克服“不接地气”的有效途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干好工作、服务企业的良方。但是,在道路运输服务过程中,有些人下企业调研、督导却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但没给企业解决问题,反而添了很多麻烦,运输经营者很反感。到企业调研要动静小一点、人员少一些、接触群众多一点,才能了解到更多的真实情况;只有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为运输经营者多解决困难和问题,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三)踏实苦干是根治“不抓落实”的最佳方式。服务好与坏,关键在落实。在为运输企业服务时要积极主动、踏实苦干、抓好落实,不能消极怠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抢在前、干在前,而且要干好,这样才能赢得运输经营者的赞誉。
(四)心中有责是消除“不敢担当”的最好手段。心中有责才敢担当,如果遇到问题绕着走,踢皮球,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改革步伐的推进。心中有责是消除不敢担当的最好手段,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尽心履职,努力为运输经营者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安全的运输经营环境。
“四不”现象在有些部门是“小病”,在有些单位却是“顽疾”。“小病”要尽快“吃药打针”,时久不治就会成为“大病”;“顽疾”就要下狠心,挖毒瘤,刮骨疗伤,彻底治疗。让人人肩上有压力、有责任、有动力,才能尽快消除“四不”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努力学习、提升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道路运输服务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经过多年的规范和完善,已有多部法律和规章可以遵循,可运输服务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道路运输业还有很多潜在的
矛盾需要处理、化解,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道路运输服务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道路运输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一)要具备学习能力。道路运输服务行业点多面广,面对新的职能和业务,要报着虚心好学的心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很多运管人员在行业管理中是行家里手,职能转变之后,对运输服务领域却是一知半解,如果不知道怎么帮,帮不到点上,就会掏力不落好,甚至会帮倒忙。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头脑清醒、思路敏捷,才能更好地为运输经营者服务。
(二)要具备宣教能力。运管部门转型之后,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道路运输法规的宣传和对运输经营者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培训教育。以前,我们是管理单位,习惯了“一言堂”、按政策办事,不注重和风细雨、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新的职能要求我们在面对运输经营者的不理解、不明白的时候,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话说到群众心坎里,把矛盾化解在“襁褓”中,耐心细致地做好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思想工作。
(三)要具备科技能力。新时期道路运输服务工作需要规范、创新,不但要有“互联网+”的理念,更要具有掌握和使用互联网的技能。但是,在运输服务队伍中,特别是基层部门,还有不少的运输服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技能,有的甚至连电脑都不会操作,这与新时期现代化服务理念和办公自动化格格不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运输服务人员,车辆驾驶技术、电脑操作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现代化技都应该掌握,如果掌握不了这些新技术,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适应不了道路运输服务工作的需要。
(四)要具备实干能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动手干。运输服务工作点多面广,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干工作要积极主动,不能消极怠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抢在前、干在前,而且要干好。实干是治疗懒惰的良方,实干是提升自身能力的“试金石”,只有实干、苦干、巧干,才能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道路运输服务人员,我们都应具备这种踏实能干的精神和能力。
跨越新时代,奋进正当时。新起点要有新姿态、新岗位要有新作风、新征程要树新形象。面对新起点、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继续发扬过去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和作风,把文明服务、优质服务贯穿到运输服务全过程,以新的姿态,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努力开创道路运输服务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开封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