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开进深山沟 村民出村不再难
范会新
“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车辆,现在进城办事更方便了!”日前,家住唐河县古沟村的村民吴永清搭上客车,带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去赶集。古沟村村民的方便出行得益于唐河县“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古沟村是唐河县最后通上客运班线的3个建制村之一。坐在车上,71岁的古沟村民李大伯说,靠走路卖了大半辈子菜,没想到如今能坐车进城。
古沟村位于唐河县祁仪乡的大山深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近30多公里,山区风景秀丽,梯田层层,若是在雨天,缭绕的云雾更让人有置身人间仙境之感。但因为山多路阻,进村的路坡陡、弯急、路窄,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村民进城卖菜还靠肩挑背扛。由于山区道路等级低、道路提升成本大,通行客车存在较大难度,制约了山区交通发展的步伐,村民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客流量急剧减少而停运的建制村,出行存在一定不便。对此,山区百姓要求客车通达的呼声越来越高。
群众的呼声就是努力的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唐河县运管局于2019年上半年及时向唐河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县领导高度重视,以唐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明电下发了“唐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建制村客车村村通”试点工作。为补齐唐河县农村客运发展中的短板,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成立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乡村协管的总体思路,采取班线优化、定期班车、公交新增、集市班车等开通模式。
根据明电要求,唐河县交通局领导责成唐河县运管局和负责县内班线运营的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组成相关人员,逐乡逐村逐条线路实地考察通车条件,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县、乡、村三级共同出力,将古沟村进村的路幅扩宽到了4.5米,并装上了安全护栏。利用省补资金对通客车道路提档升级、加强安全生命设施的建设,路基和路面宽度均已满足通行要求,按照规定要求设置了错车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要路段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设置安防设施。购置统一车辆颜色的农村客运班车,纳入公司化经营,2018年6月,“客车”终于驶进了古沟村。
“出门就有路、抬脚便上车”,建制村客车“村村通”,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满足了偏远山区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村民“出门就有路、抬脚便上车”的生活成为现实。
林泉村是祁仪乡最偏远、地势最高的一个行政村,这里远离城市,匿于山间,绵延不绝的大山为林泉村带来了毛桃、栀子等农副产品的丰收,却也阻碍了其通往外界的道路。林泉村党支部书记说,以前到乡镇的山路就有50多公里,太远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去。“自2018年6月通了客车,每天3趟往返,村民出去方便多了。”
唐河县共有525个行政村,通客车507个行政村(不含社区居委会),农村道路客运线路65条,农村客运车辆215辆,通城市公交建制村122个(占比24.1%),通城乡班线建制村385个(75.9%),通客车率(100%)。加强信息化平台监控,农村客运车辆基本具备视频监控功能,已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客车410辆,占比100%,通过新增模块功能、更换机器设备等方式,积极改造、新建农村客运监管平台,平台已经具备运营管理、安全监控、信息查询等功能,并能实现全天24小时有人值守。农村客运经营车辆动态监控设备的安装,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唐河县已实现“一卡通”的客车130辆,占比31.7%,农村客运车辆已实现了以农村客运经营主体(同一线路)为单位统一车辆颜色。现辖区内所有农村客运车辆已全部纳入公司化经营,“公交化+班线”连通建制村的比例达100%。
近年来,唐河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实现“村村通客车”的总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大各项投入,着力推进“村村通客车”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和检查督导,印制宣传标语,通过政策宣传页,提高群众对通车政策、措施知晓度。加强公示预约电话监督检查力度,使得电话打得通、接的通、能预约,全力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车辆,现在进城办事更方便了!”祁仪乡林泉村民王邵武高兴地说道,一个预约电话,就方便地为自己预约到了一辆进城办事的“客车”!
据了解,为确保客车“真正通”,在“村村通”推进中,我县坚持政府主导,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建立审查机制,对每个村的道路、线路、车辆技术状况关、驾驶员从业资格关等进行审核,确保客车“安全通”。
近年来,我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集镇集聚,再加上山高路远,我县仍有7个建制村未通客车。为此,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实现“村村通客车”的总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大各项投入,着力推进“村村通客车”这一重大民生工程,为确保提前完成工作目标,前期运管部门深入山区,对未通车建制村的自然地况、常住人口、出行需求等逐个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农村客运“村村通”工作实施方案》,并按照“一村一方案”,根据客流情况,要求客运企业合理调配班次,把乘坐率高的班线和乘坐率低的线路进行搭配,可采用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节日或赶集班、学生班或网络预约班等模式,并张贴“预约客车”公示牌,同村委会签“预约车开通协议书”,方便群众随时出行。对无法通过延伸线路覆盖的行政村,增设班车线路,村与村又相邻或间隔较近的,经过研究新增设了2条线路,并在贫困村村委会设置“村村通客车”公示牌,在相应的路口设置停靠终点。
为便于群众了解政策,方便乘车,同时公示了途径客车的发车时间、日发班次、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便民措施。对居民分散、人口较少的行政村,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特色班次,从每条客运班线中调整2至3台车辆,针对各个行政村的不同情况,对于无法通过延伸班线覆盖开通,单独开通线路又造成资源浪费的实际情况,通过与经营业主沟通,开设了隔日班次和赶集班,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结合学生多在城关学校寄宿求学的贫困村实际,我们与相关业主沟通后,开通了学生班,每周五下午从县城发车到这两个村,每周日下午再从这两个村发车返回县城,以满足学生出行需求。
针对古沟村山高路陡,中途急转弯多,无法通过延伸班线或新增线路覆盖的行政村,结合实际情况,开通了电话预约车,并将车主联系电话张贴于村口醒目位置,做到车辆随叫随到,保证出行群众上得去,下得来。让每个村都通上美丽路、产业路、致富路。”
据悉,下一步,唐河县还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支持,保障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实现“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通过“美丽交通+”,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村村通客车’,为建制村群众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唐河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