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道路运输“安全阀”
赵铭
道路运输凭借其灵活方便、覆盖面广的特征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也发挥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一、道路运输安全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包括城市对外道路运输和城市内部道路运输,指在公共道路上使用汽车从事旅客或货物运输,它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特有的灵活方便、快速及时、投资少、回收快等生产方式,使道路运输安全独具特点。比如单一车辆即可造成特别重大事故,每一个企业都可能是重大安全隐患单位;事故频发,超过建筑业、工商贸、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等行业;威胁“公共安全”,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不仅仅会导致驾驶员受伤害,更多的是对乘客、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伤害,即危害到“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很大比例的道路运输事故是由“公共交通参与者”造成的。
二、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4年5月以来,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汲取事故教训,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
(一)通过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014年5月,焦作市有大小社会化危运企业27家,企业多小散弱。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自愿加入、安全发展”的原则,整合辖区危运企业,提升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水平。对规模小、管理差、安全无保障的危运企业,不再增批运力。危运运力审批向危运重点龙头企业倾斜,并支持安全高标准危运龙头企业向普货、汽车销售、维修等相关领域拓展。危运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盟组建,统一车辆、油料采购,维修,车辆集中监控。通过松散型、紧密型合作等多种形式,社会化的危运企业减少至9家。企业形成规模效益,舍得在安全上投入真金白银,同时,资金、人才、运力等资源的汇集,使企业在危险品供应链中、政府规划、土地审批、融资贷款、保险等诸方面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和主导性,提升了道路运输本质安全水平。
近几年,焦作市先后有两家危运企业被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应急管理部表扬为“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成绩突出道路运输企业。2019年8月,一家危运企业被河南省政府安委会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双预防标杆示范企业。
(二)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
2015年开始,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和人社、安全应急部门联合,在危险品从业人员中推行工伤保险,要求企业为驾驶员、押运员办理工伤保险。把工伤保险与市场监管相结合。企业在办理车辆年审和入户相关手续时,应当提交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安全运输的具体措施之一。不能提供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2018年10月,又在普货企业中进行推广。截至2020年9月,全市已有133家货运企业5000多名驾驶员已经参加工伤保险。几年来共发生工伤理赔21起,都按照国家工伤规定给予医药费、伤残补助金等赔偿,没有出现因事故伤残而致贫的情况发生,有力维护了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焦作市政府安委办下发《关于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19年1月起,危运企业新增运力的,严格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这是对焦作市推行驾驶员入工伤保险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使驾驶员的无序的、随意的、不可控的盲目流动大大降低,驾驶员与企业签订了合同,约定了权责,缴纳了社会保险,建立了稳定的雇佣关系,实现驾驶员“员工化”管理,以“公司化”经营化解承包经营、挂靠经营的弊端。
(三)广泛应用智能报警技术
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建立标准化监控室,确保“安的好”更要“用得好”,破解“流动性”的问题。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科技保安”,开展重点车辆(客运、危运)安装及应用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80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对企业安装及应用智能视频监控装置予以支持引导。
为保证“安的好”,更要“用的好”,交通运输部门把补助资金分为设备平台安装补助和运营管理补助。凡在规定时间完成设备平台安装的,按照给予初装费补助。运营管理补助按照《焦作市客运危运车辆安装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终端和平台考核工作标准细则(四类68小项)》,对相关企业安装的设备平台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每月一考核,考核合格的,每月给予补助,考核奖励期一年,实现了对动态管理的过程监管,企业重视安装更重视应用。
同时,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化监控室,企业要建设标准化动态监控室,或者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所属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全天值守、智能监控、即时提醒、闭环处置”。做好日报、月报和实时监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各项监控管理制度,做好违规车辆和离线车辆登记处理台账等。车辆上安全应用了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就像是为每台车配备了一名“电子安全员”,为企业安全管理安上了“千里眼”,安全工作真抓真管用,全面提升了安全工作水平。
(四)建设安全教育基地
建设以“体验式”为特点的营运驾驶员安全教育警示基地,破解驾驶员安全意识低、安全技能差的问题。2016年,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投资3000多万元,2017年又争取世界银行贷款2100万元,建设焦作市“营运驾驶员体验式安全培训基地”。焦作市交通运输部门把道路运输安全教育警示基地与从业人员资格教育相结合,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得到质的提高。因为形式新颖,效果出色,好多参观过基地的驾驶员又带着其家人朋友来参观体验,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行业文化氛围。
三、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的对策建议
抓好道路运输安全是遏制重大交通事故的关键,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扛起社会责任,下大力气,排除万难,与道路运输事故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交通强国的伟大工程。
(一)对运输企业进行扶持
建立机制、形成土壤,加速扶持引导运输企业做大做强是实现安全的治本之策。企业100%+政府0=安全100%;企业0+政府100%=安全0。没有运输企业的发展壮大,强身健体,抓安全无异于“沙滩起高楼”和“朽墙上钉钉子”,是很难成功和负重的。
“顶层设计”出“抓安全=得效益”的机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对集约化经营企业明确的支持政策或方向、途径,有利于省、市级交通部门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争取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交通运输部从自身能主导的通行费、科研经费、奖励、专项补助等方面,对行业安全、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先尝先试的企业有所倾斜,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效应。
一个运输企业实现一年的安全目标,经交通、公安、应急等政府部门认可,可在税收返还、保险费率、贷款利息、政府优先行政许可、扶持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抓安全使企业得到了“真金白银”,将“抓安全”与“抓效益”之间真正建立起“=”。市场利润的巨大引导性激发企业抓安全工作的“原动能”,企业会毫不犹豫投入到安全工作中,这种强大的、自发的、持续的原始动能将会把安全工作事无巨细彻头彻尾的落实下去,市场将迅速成长出一大批安全好、效益好的龙头企业。运输安全实现了社会管理,进入了良性循环,从而将彻底改变了目前的运输安全状况。
(二)落实驾驶员社会保障
以落实驾驶员社会保障为切入点,提高驾驶员生活、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道路运输安全最关键的是“驾驶员”,而“驾驶员”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足够的职业尊严和社会保障,安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客运、危运行业全面实行公司化经营。交通运输部门、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公安部门、应急部门等以驾驶员的劳动合为标准,来为企业配置市场资源,促使企业建立一支与车辆相匹配的稳定的优秀的驾驶员队伍。驾驶员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真正的”“合法的”员工,从体制上保障了企业的管理效能。在普货运输企业推行为驾驶员优先入工伤保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推行驾驶员入工伤保险,维护驾驶员权益,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三)提高安全运输标准
安全工作真抓真管用,提高运输安全标准,在全行业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在道路运输车辆上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应用监控平台实现全天候的管理,综合了人防和技防的方式,实现了对运输安全“流动隐患”的“动态监管”,切实纠正驾驶员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安全隐患,是遏制和减少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能从根本上管好运输安全。
(四)将交通安全纳入三考
抓住牛鼻子才能事半功倍,抓住核心才能力挽狂澜。把交通安全纳入国民教育系列,纳入“三考”的必考内容,设置一定分值,迅速撬起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重担,瞬间引发全社会学习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的风暴,把当下“交通事故”——这个被统计数字堆积起的第一杀手立马拿下,把这个吞噬无数鲜活生命的现代恶魔断然扼杀。
道路交通安全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只有政府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对运输企业进行扶持、落实运输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提高运输安全标准以及将交通安全纳入考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运输安全体系,是防范和应对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全社会交通安全防范机制以及进行全员交通安全教育,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使得道路运输安全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作者系焦作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人员)